枕经堂金石跋尾
三卷。清方朔撰。方朔,字小东,安徽怀宁(今潜山)人。是编有宋祖骏、潘祖荫、宗稷辰、沈兆沄书后,吴隐作跋。卷一为属于金属之跋,卷二、卷三为属于石属之跋。跋后所附各家题记,如翁方纲、何子贞之韩敕造孔庙礼器碑跋,皆翁氏《两汉金石记》、何氏《东洲草堂文钞》所漏载,可据以参考,补其遗亡,亦幸赖此书,录而相传。传本有同治三年(1864)遁盦金石丛书本。
三卷。清方朔撰。方朔,字小东,安徽怀宁(今潜山)人。是编有宋祖骏、潘祖荫、宗稷辰、沈兆沄书后,吴隐作跋。卷一为属于金属之跋,卷二、卷三为属于石属之跋。跋后所附各家题记,如翁方纲、何子贞之韩敕造孔庙礼器碑跋,皆翁氏《两汉金石记》、何氏《东洲草堂文钞》所漏载,可据以参考,补其遗亡,亦幸赖此书,录而相传。传本有同治三年(1864)遁盦金石丛书本。
一卷。明李鼎撰。李鼎,字和仲,浙江山阴人。杭州之西湖,名著天下。自唐朝以来,记载颇众,题咏尤多。此书则其中之一。《西湖小史》武林掌故丛编本,共一卷。分为八类。一时。二地。三墅。四舫。五产。六献。七僧。
一卷。明王世懋(详见《经子臆解》条)撰。是篇乃是王世懋讲学之书。认为孟子之所以不及孔子,是因为其“性善”之说。此书亦收入《王奉常杂著》(明万历十三年(1585)刊本)之中。
一卷。清陈瑚(1613-1675)撰。瑚字言夏,号确庵,江苏太仓人。著有《圣学入门》、《蔚村解说》、《社学事宜》、《开江筑图书》、《菊窗随笔》、《荒政全书》、《周易传义参》、《讲学全规》、《求道录》、
十二卷,清华庆远撰。华庆远,无锡人。该书辑前人论古之说,按时代区分。卷首有四篇自序,初序作于崇桢十三年(1640),再序作于崇桢十七年(1644),三序写作年代是顺治六年(1649),四序为康熙八年(
四卷。明许有谷撰。有谷字子仁,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贞烈人物事迹,寓有劝扬贞烈之旨。体例上按地域来区分类别,选录自古至明代人物,以人系地。总体上又分列传标题和列名不标
八卷。明陈全之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全之字粹仲,闽县(今福建省福州市)人。万历进士。此书共八卷,分世务、寰宇、诗谈、事纪四门,每门各二卷。其中世务一门,多有可采之处,对时事等多有议论。其寰宇一门,则多采
十三种,四十卷。清汪曰桢编。汪曰桢字刚木,号谢城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咸丰年间举人。官至会稽教谕。精通史学、算学。丛书汇辑其自著五种,同时代学者著作八种,多为其家乡文献。这些著作为:汪
一卷。金鹤仲(生卒年、生平事迹不详)撰。《菩提达磨大师传》一书,是佛教传记体之书。此传大体是抄撮《传灯录》、《正宗记》诸书,排比连贯而成。禅宗中有关菩提达磨之传说,可说是此传为最后一次结集。菩提达磨(
一百一十种,六百五十二卷。清钱熙祚编。钱熙祚字锡之,金山(今江苏镇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清代藏书家,善长校勘古籍。道光初年,钱熙祚得张海鹏《墨海金壶》残版,并增补五十六种,成此丛书。钱氏因张海鹏所刊抉择
五卷,经义杂著一卷。清黄文澍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文澍字雨田,一曰谷田,又曰谷亭,丰城(今江西丰城)人。除此二书外,还著有《童子问》、《敬义录》等。此书于每卷首题有“桃谷山房稿”字样,其侧下又注有“石畦集